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最大的诚信,但实际好处却有些摸不着。昨天,武汉全国首创“质量金融”模式对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大开信贷绿灯,让质量信用像实物资产一样,可以在银行成为“抵押物”。
据悉,这种将质量信用当做实物资产,可以作为银行“抵押物”进行贷款的做法,在全国尚不多见。
据介绍,为共建武汉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武汉市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和武汉市质监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发布《武汉市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正式启动全市质量信用评价工作。
根据《技术规范》,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等,分别代表“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严重失信”。A等和B等中,又进一步细分为三级,字母数量越多,表示质量信用程度越高。此次参与签约的15家企业,多年来重视质量工作,无论是在内部质量控制还是产品实物质量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曾分别获得市长质量奖,省、市名牌产品等殊荣,按质量信用分级评定标准,初评结果全部达到A等标准。
企业质量信用与金融信用、税务信用等,同属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质量信用建设将引导并督促企业提高质量诚信和质量责任主体意识,对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建设诚信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我们推出‘质量信用金融+’支持模式,首次将质量信用引入金融应用领域,就是要以‘金融+社会信用’的理念,变质量信用为金融资产。”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副主任向圣俊表示,在银行信贷的评分体系中,质量评分高的企业,将获得贷款利率、额度、期限等多方面优待。
据了解,武汉市质监局于2013年着手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该平台主要采集企业基础信息、产品信息及行政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奖励等良好行为记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违法违规记录等政府依法行政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信用信息。现收录武汉市企业基本信息30多万条、产品信息2万多条、质量信用信息5000多条。
今年5月,平台首次发布全市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16家企业上黑榜。对载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通过部门联动响应机制,依法实施惩戒。例如在经营、投融资、进出口、工程招投标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同时诚实守信者在行政许可、资格认定、公共服务等方面可享受系列优待政策。
“2017年,我们将全面启动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与评定,将质量信用信息纳入金融支持评价体系中,将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诚信体系建设与金融工作进一步融合。制定相关评估标准,出台管理办法,完善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确保评定的科学、公平、公正,变质量信用为金融信用,发挥金融的信用倍增器功能,正向激励质量信用高的守信企业,逆向约束质量信用差的失信企业,共同营造质量信用、金融信用、社会信用良性互动的局面,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金融发展。”武汉市质监局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