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务内容 新闻公告  政策法规 资源下载   认证常识  视频资料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公司介绍
 》企业文化
  图片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人民日报刊发孙大伟署名文章: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有效作用
双击自动滚屏    出处: xinsida01     发布时间:2016-5-30 14:20:57     阅读:389

时间:2016-05-30  来源:国家认监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聚焦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针对有效供给不足、供给质量和效率不高、供需脱节和结构失衡等问题,运用多种管理创新工具,引导供需有效对接和结构升级,实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认证认可作为国际公认的质量技术基础,在供需两端建立并传递信任,在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降低风险成本等方面有着独有优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有可为。

  认证认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具

  认证认可是由第三方对产品、服务、组织、人员等进行符合性评价并提供公示性证明的现代管理工具。从供给侧来说,认证认可能够帮助企业等组织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并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高效的政策工具,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从而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需求侧来说,能够向消费者传递质量、能力、信用等方面的信息,指导消费选择,引导消费结构升级。通过认证认可从供需两端发力,既能使供需有效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错配、效率低下等问题;又能促进供需良性互动,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形成激励约束效应,激发市场活力。具体而言,认证认可的作用体现在:

  第一,认证认可是社会通用的现代质量管理手段,有效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我国正处于由数量规模型发展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变阶段,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存在大量低质或低效的产品、服务和工程,假冒伪劣现象屡禁不止,反映出企业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能力整体上较弱。认证认可依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帮助企业建立可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传递信任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参与质量共治,对于提高微观层面的产品、服务、工程质量乃至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质量,都发挥着基础保障和引领提升作用。2014年开展的中国企业ISO9001认证有效性调查表明,我国获证企业的质量满意度高达98%。目前,全国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约40万家,但获证企业只占全国企业总量不到2%

  第二,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有效促进供需对接和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市场效率。目前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作用与日俱增,但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我国供给体系和消费结构呈较为典型的二元化结构,一方面不乏优质高端的产品,另一方面充斥大量质量不高甚至假冒伪劣的产品。由于缺少权威公信的评价工具和信任传递机制,消费者缺少辨识手段,不可避免出现供需错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通过认证认可的途径,一方面可以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状况等真实信息,引导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可以向企业传递质量评价、消费偏好等市场信号,引导资源配置优化,扩大有效供给。

  第三,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工具,有效减少技术风险和市场壁垒,降低企业成本。在贸易流通环节,认证认可可以简化进入市场程序,减少重复检验和市场监管等成本。当前,我国企业的人力、物流、管理等各种成本持续攀升,严重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导致我国传统比较优势消减,其中因国外技术壁垒导致的成本上升因素不可忽视。2014年,我国出口企业遭受国外技术壁垒损失高达755.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3.2%,其中1/3与检测、认证等合格评定程序相关。通过建立国际互认机制,可有效减少重复性、歧视性合格评定程序。我国加入CB认证国际互认体系后,机电产品出口成本平均降低20%

  第四,认证认可是产业进步的技术支撑手段,有效实施技术评价和市场引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认证认可的技术评价和支撑引领作用既可以对落后产能进行技术评价,引导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促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退出;也可以对新兴产业采取技术设限和政策扶持措施,促进其技术成熟和市场培育。“十二五”时期,国家认监委与国家能源局共同建立光伏产品认证检测体系,就有效解决了光伏产业因缺少技术门槛而出现的低端无序发展问题。

  第五,认证认可是政府管理的创新工具,有效促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提高公共管理效能。通过引入认证认可方式,政府部门一方面可以在履行经济调节、行政许可、市场监管等职责时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从微观技术评价活动中摆脱出来,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科学行使事权,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行政绩效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和管理增效,建设效能型服务型政府。例如消防产品、铁路产品等由审批许可管理调整为认证管理,就有效提高了管理效能并激活了市场活力。

  把握认证认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当前,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中心任务,需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着力点,切实发挥认证认可的作用,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和结构优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围绕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大力推广实施认证认可制度,促进供给质量提升。针对我国供给体系中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保证基本消费安全和满足消费需求提升的任务同样突出的实际,需要从“底线”和“高线”两端发力,促进供给质量整体提升。一方面,切实发挥强制性产品认证、进出口食品企业注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制度守底线、保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适应差异化、高端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具有“高线引领”作用的自愿性认证,引导从业机构自主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认证认可项目,引导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认证认可服务。

  二是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第三方治理机制,推动结构性改革政策落地。依托“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产业政策要准,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从微观层面积极运用认证认可手段规范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通过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等公共信息平台的认证认可信息,向市场和社会传递质量和信用信号,形成有利于企业提高质量效益、维护公平诚信的自我机制和微观环境。从宏观层面积极运用认证认可手段配合支持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大力推广节能低碳、环境污染等方面第三方治理经验;在市场监管、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领域制定政府购买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等政策,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程序,提高结构性改革举措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是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检验检测认证作为生产性、高技术服务业,具有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高、产业关联和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端发力,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国内要加快培育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打造若干产业集聚区域和知名机构品牌,引导检验检测认证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业态,力争“十三五”期间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值翻一番。国际上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互认,力争掌握认证认可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运用认证认可手段打破国外贸易壁垒,树立中国制造、中国质量的良好形象。

  (作者为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新思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中国.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东街巨海城一区A座2-1001
  电话:0471-3680400  传真:0471-3680400  您是第 位访客!         网站备案:蒙icp34987987-1号